养生思想

养生之道|道教养生|养生环境|养生思想|养生之术|道家饮食|道家草药|道家功夫

养生思想结构

通过一定的修炼 , 人的精神和形体都得到改造 , 微妙灵通 , 超越现实世界的束缚。

成仙就是与道合一 , 是所信仰的道与现实的人之间的连结点。

道教以长生成仙为终极追求,无时无刻寻求通向长生成仙的道路和途径。

道无对,名叫丹。“道”是无极,“一”是太极,“二”是阴阳。道生太极,太极生阴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内丹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以人体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凝练结丹的修行方式。

西方现代建立的是实验科学,东方古代积累的是经验科学。

钱学森指出:深知道家养生学核心是内丹养生,指出结合科学的观点,炼功、炼内丹。

内丹养生修炼方法:内炼生命本源精、气、神,返还精、气、神于人体之内。

“精”是脱氧核糖核酸;“气”是臆肽;“神”是丘脑。

以气养生

培养元气:元气为生命之本。人应求其所能求,舍其所不能求,心安自得而培养元气。

安静通气:每天大脑安静半小时,可充分发挥脑细胞的潜力,协调生理与情绪,减少热能的消耗。

大脑安静使全身肌肉容易放松,气血畅通,达到“心静神安、老而不衰”的境界。

心平气和:情欲与内脏有直接关系,怒气过盛伤肺充血,暴喜过度气血涣散,思虑太甚弱脾胃。

心平气和可平衡阴阳,调和六脉,祛病延年。

宽胃养气:人类依靠肠胃以消化和吸收营养,宽胃养气十分重要。饮食无节,烟酒无度,会使胃气不足,气血虚衰。

长啸舒气:长啸时对鼻喉胸腹起按摩和刺激作用。

饭后茶余,闲庭信步,或低吟自己喜欢的诗词,或哼唱小调,可舒畅心情,排除杂念,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清静无为

“心内澄则真神守其位”,“常以宽泰自居,恬淡自守,则身形安静灾害不干”。

“仙法欲静寂无为,忘其形骸”,“天下悠悠,可以长生”。

清静无为返朴归真。“养性之道,莫过之也”。

什么行为都不要“过”,如“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莫强食饮,莫大沉醉,莫大愁忧,莫大哀思’。

“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愁、少怒、少乐、少喜、少笑、少好、少恶。”

养生者应淡泊名利。老年人经常处于悲愁和哀坳的情绪,是十分伤害身体的。主静去欲,清心寡欲。

健康快乐良方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养生健身 惜爱物命。素食素心 內外清静 传播正见 度己化人。

节俭知足 学会宽容 清心寡欲 来而不争。热爱自然 保护环境 诚心祈祷 天下太平。

安心坐忘之法

1、信教

夫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根深则道可长,蒂固则德可茂。

2、断缘

要求去物欲,简尘事,与一切有为俗事相隔绝,除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3、收心

司马承祯认为物欲之起皆因我之知觉、感觉及思维意识的存在,欲长生则必须“塞其兑、闭其门”。

4、简事

因为道家认为身外一切皆是“情欲之余好,非益生之良药”,比如孙思邈就认为“多欲则志昏”,

因此道家的养生就要求人们简断事物,欲心不起,“必清必静,无动汝形,无摇汝精,是可以长生”。

5、真观

收心、简事之后,“日损有为,体静心闲,方能观见真理”。

6、泰定

收心之后还要虚心、安心,心不纳外事,也不分心于外界,即“心无所定,而无所不定”。

7、得道

至此达到处物而不染,处动而不散,本心不起而离乎万境的养神最佳境界。

道教9论

金·王重阳

住庵、云游、学书、配药、建筑、合伴、打坐、定心、炼性

1、住庵
出家者先投庵。
庵者是舍,身体的依倚,身有依倚,心渐得安。炁神和畅,人真道矣。
动作不可过劳,过劳则损气,不可不动,不动则气血凝滞。须要动静得其中,然后可以守常安分。

2、云游
2.1、看山水明秀,花木之红翠。
玩州府繁华,赏寺观楼阁,寻朋友纵意,为衣食留心。
此人虽然万里之途,劳形费力,遍觅天下之景,心乱气衰,是虚云游人。
2.2、参寻性命,求问妙玄。
登险高山,访名师不倦,度喧轰运水,问道无厌。若一句相投,便有圆光内发。了生死大事,作全其丈夫。
此人是真云游。

3、学书
学书之道,不可寻文而乱目。
当宜采意以合心,舍书探意采理。合理采趣,来得趣则可以收入心。
久久精诚,自然心光洋溢,智神踊跃,无所不通,无所不解。
若到此则可以收养,不可驰骋耳,恐失于性命。
若不穷书之本意,只欲记多念广。人前谈说,垮讶才俊。无益于修行,有伤于神气。虽多看书,与道何益。
既得书意,可深藏之。

4、配药
药者是山川秀气,草木精华。一温一寒,可补可泻;一厚一薄,可表可托。
肯精学者,活人之性命;若庸医者,损人之形体。学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无以助道。
不可执著,则有损于阴功。外贪财货,内费修真。不足今生招愆,切忌来生之报。

5、建筑
茅庵划舍,须要遮形,露宿野眠,触犯日月。
苟或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作为;大殿高堂,岂是道人之活计。斫伐树木,断地脉之津液化道货财,取人家之血脉。
只修外功,不修内行,如画饼充饥,积雪为粮,虚劳众力,到了成空。
有志之人,早当觅身中宝殿,体外朱楼。不解修完,看看倒塌。

6、合伴
道人合伴,本欲疾病相扶,你死我埋,我死你埋。
要先择人后合伴。不可合伴后择人。
不可相恋,相恋则系其心; 不可不恋,不恋则情相离。恋与不恋适得其中。
有三合三不合:三合是明心,有慧,有志。三不合是不明、著外境,无智慧、性愚浊,无志气、干打关。
立身之本,在丛林合凭心志。不可顺人情,不可取相貌。唯择高明者,不上法也。

7、打坐
假打坐是言形体端瞑目合眼。
真打坐要十二时辰,行住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不动不摇,把断四门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内。
但有丝毫动静思念不叫静坐。
能如此者,虽身处于尘世,名已列于仙位。不须远参他人,便是身内贤圣。
百年功满,脱壳登真。一粒丹成,神游八表。

8、定心
心不动,昏昏默默,不见万物;冥冥杳杳,不内不外。无丝毫念想是定心,不可征服。
随境生心,颠颠倒倒,寻头觅尾叫乱心。应该排除,不可纵放,败坏道德,损失性命。
行动坐卧常勤降,闻见知觉为病患。

9、炼性
理性如调琴,弦紧便有断,慢则不应,紧慢得中,琴可调矣。又如铸剑,钢多则折,锡多则卷,钢锡得中剑好。

2015-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