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天地 西湖联大 学生连建制 分配地区 学友相片 文章集锦 纪念册 通讯录

国内聚会 广东聚会 湖南聚会 南岳聚会 游览湘西 美国聚会 学友留言

西湖联大(清华·北大)0646 部队学生连

一连纪念册

一连纪念册 三连纪念册

网页示意版(考虑安全,无通讯录)

湖南·汉寿·西湖镇


西湖联大拾梦(代序)

卞毓方

  是因为要营造梦境吗?熟悉的地貌一变而为陌生的闾巷,烟雨撩乱兼之暮色苍茫,西湖农场于我,已介乎前世今生茫然不可辨识之间。
  毕竟已过去了四十年啊!
  四十年前,我们来此安营扎寨,自“六厂二校”中的北大、清华;建制落在连队,但不是兵;名曰劳动锻炼,实际是强迫改造;目的何在?知识何罪?谁是源?谁是本?谁是误?谁是乱?伟人曾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浩淼洞庭,我们是纯然的书生,无意觊觎权杖,但也要力主命运的飞舟。
  两年后,散作飞蓬,不,是撒豆成兵。无论分到哪里,都是人自为战,义无反顾,置之死地而后生。北大的校训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一缕自由的思想击碎了多少尘世的坚冰,一息顽强的拼搏独辟了多少事业的蹊径!——倘若有人说我大言不惭,那么请看事实。事实么,嗬嗬!北大永远是“博而雅”(博雅塔)的北大!清华永远是“行健不息”(见校歌)的清华!
  四十年后,吾辈长沙聚首,相约旧地重游。乍见面一愣,老了,几乎认不出来了!几分钟后,当年的模样,与眼前的模样重叠,啊,“老古董”还是“老古董”!“乔老爷”还是“乔老爷”!“阿扁”还是“阿扁”!“鸡毛”还是“鸡毛”!没变,一点都没变!从长沙赶赴常德,一路欢歌笑语,吕仲林夫妇的京剧、黄梅戏,叶英模的广州话童谣,李立、董炎明的闽南语“爱拼才会赢”,杨孟达的湘潭民歌,梁宋平的“刘海砍樵”与“提篮小卖”,姜建国的海派清口。时光倒流,人人都回到从前,扛芦苇,插秧,割稻,养猪,牧鹅,茅棚攻读,月下散步,排练样板戏,自己动手,打造日常生活用具……说什么昔有西南联大?啊,蓦然回首,那是不折不扣的西湖联大!
  而今,时间已远,空间迫近。过黄珠洲而不识,有情的只是名称,所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无情的是岁月,物非人亦非;昔日师部所在,今为大道通衢,连名字也换掉了,生产基地出落为西湖镇;柳林嘴为当年踏上农场和离开农场的码头,如今大堤仍在,湖水溃退,垸外满目桑田,泊舟蜕化为旱船(也许梦里,它仍在惦念着洪水季);无论在天涯,在海角,数十年魂绕梦牵的连队草棚,已为居民楼取替,清一色的移民,从安化,从新化,真正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唯造纸厂遗迹尚存,水塔犹在,湖岸线未变。嗨!本来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沧桑是正道,一成不变只能是记忆,供过来人嗟叹,供历史家考古。话说回来,纵然变化了又怎样?只要西湖遗梦,只要梦里有慷慨悲歌、铁马冰河、家国、情人、朋友、理想、命运,则沧海桑田也无碍我们来旧址寻梦。
  今晚,我漫步在湖畔的长堤,踩着当年的脚印,咀嚼逝去的歌声、书声、号子声,恍惚觉得,我不是我——而我是谁?嘿,我是来自北京的吕仲林、丁涛、刘金鸿,我是来自上海的乔治贵、陈国义,我是来自广东的王黄儒、叶英模、李卓青、洪尚清,我是来自厦门的李立、董炎明,我是来自江苏的秦建国、沈湘林,我是来自湘南的郑纯乾、吕昌华、杨孟达、黄惟崎、罗有礼,我是来自长沙的梁宋平、徐奋洲、姜建国、陈日降,啊!我亦是远在欧罗巴、美利坚而又魂系西湖千回百转不舍昼夜的陈安岳、齐上乐、卢贵阳、全维纶、刘祖沅……我谨在此向此番报名而因故未能登程的(如刘鑫、符名培、施荣连、赵玉林等),或隐入人海有待联络的(如徐光华、郝许保、暴京福、刘建宏等)西湖联大学友致意,联大的历史已成定论,联大的辉煌,则要我们每一个人用坦坦荡荡、无愧无悔的人生书写!

2012-10-20晚草于西湖宾馆      2012-10-25改于北京

  1970年3月16日,分配到湖南省和广东省的64、65级清华大学毕业生和63、64、65级北京大学毕业生共108人,在0646部队(陆军146师)带队干部带领下,乘坐从北京到长沙的火车,离开了北京。到达长沙后再乘坐长沙到汉寿县柳林嘴的轮船,于3月18日到达柳林嘴。下船后经过两小时的行军,到达此行的目的地:西湖农场。

  西湖农场位于湖南省洞庭湖西部、汉寿县西湖大垸北隅、沅澧两水尾闾。东临澧水洪道与南县隔河相望,西接汉寿县罐头嘴镇,南邻酉港河,北抵常德市鼎城区黄珠洲乡,总面积70平方公里。西湖农场1954年建场,原来是一个劳改农场。1969年4月,撤销西湖劳改农场,交湖南驻军开办军垦农场和广州空军司令部开办“五·七”干校。1969年9月,改由广州军区陆军第146师(即0646部队)接替办生产基地。

  我们这108位同学组成了0646部队师直学一连,共三个排9个班加一个炊事班。1970年8月分配到广东省的同学离开后,连队进行了调整,改为三个排8个班加一个炊事班。连队排长以上干部均由部队干部担任,班长、副班长由我们同学担任(后来每排增加一名由我们同学担任的副排长)。学一连的主要任务是给西湖造纸厂搬运芦苇(芦苇为造纸厂的主要原料),同时参加双抢和师部的临时基建任务,如建师部水泥操场(兼晒谷场)、大桥等。

  1970年8月,分配到广东省的20位同学离开连队去广东省,走向新的工作岗位。1972年1月,分配到湖南省的87位同学也重新分配,走向新的工作岗位。学一连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学一连的同学,有许多原来并不认识,但经过这近两年的经历,大家都成了新的同学——“西湖联大”的同学。在西湖农场或者说在“西湖联大”的这段难忘的经历,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从1972年1月到今年整整过去了40年。在这40年,学一连的各位同学分散在全国以及世界各地,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作出了卓越的成绩,成为栋梁之才。不幸的是有6位同学先后离世,我们在此表示深切的哀悼。

  在我们离开西湖农场40年之际,学一连部分同学发起重聚西湖农场的活动,得到各位同学的热烈响应。2012年10月20日,23位学一连的同学和2位学三连的同学及14位家属回到了西湖。今非昔比,昔日的西湖农场更名为湖南省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作为常德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享受相当于县一级的行政、财政、司法权限(与西湖农场“两个牌子,一套人马”)。昔日冷冷清清的师部所在地变成了热闹繁华的西湖镇,成为西湖管理区的“县城”。昔日的茅草房已不见踪影,大街两旁都是三、四层的楼房;当年引以为豪的师部礼堂和师部招待所早已拆掉,师部礼堂的位置建起楼高7层的西湖宾馆;……。我们在西湖期间,西湖管理区的领导对我们这次活动表示热烈欢迎,向同学们介绍了西湖农场40年来的变化,并派人带我们去寻找40年前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连队营房、造纸厂、柳林嘴码头、我们参与建设的大桥……。在这里对西湖管理区的领导表示感谢。

  2012年11月21日,我们连的同学池贤兴、叶来溪、夏耀民、何润光、欧阳绍云以及女生连的蔡至瑞、夏耀民夫人任沿芬一行七人也回到西湖,圆了自己的西湖梦。

  为了纪念在西湖农场的这段经历和这次重聚西湖的活动,我们编辑了这本纪念册,以缅怀过去,展望未来,加强联系,增进友谊。同时也和各位同学来一个约定,在50周年的时候,我们一个不能少,再次重聚西湖。

二○一二年十二月


左图:王黄儒同学在西湖农场用过的菜盆

上图:谢春、洪廷和、董炎明、陈耀辉、陈国义、秦建国、杨孟达、姜建国、徐奋洲、洪尚清、罗有礼、李卓青、丁涛、沈春初、吕昌华、郑纯乾、叶英模、卞毓方、乔治贵、王黄儒、黄惟崎、吕仲林、梁宋平、沈湘林、李立


下图:在原柳林嘴码头的大堤上合影。

梁宋平、黄惟崎、郑纯乾夫人、董炎明、罗有礼夫人、陈国义、姜建国夫人、姜建国、李立夫人、吕仲林夫人、李立、

沈湘林夫人、丁涛夫人、杨孟达、丁涛、吕仲林、徐奋洲、郑纯乾、谢春、乔治贵、洪尚清、吕昌华、李卓青、叶英模、

秦建国、沈湘林、罗有礼、卞毓方、黄惟崎夫人、卞毓方夫人、王黄儒、洪廷和、洪尚清夫人、陈耀辉、陈耀辉夫人

后 记

  本纪念册的责任编辑:李卓青。
  本纪念册第一部分《难忘的岁月》中的历史照片由李立、李卓青、施荣连、吴汝聪、董炎明、徐奋洲、
欧阳绍云、池贤兴、谢春、叶英模、李友直等同学提供,在这里表示感谢。
  本次纪念册第二部分《重聚西湖》中的大部分照片由黄惟崎同学提供,在这里表示感谢。同时也向其他提供照片的同学表示感谢。
  本纪念册的封面题字“西湖梦”由卞毓方同学题写,在这里表示感谢。
  本纪念册印刷和邮寄的费用由广州市怡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及王黄儒同学赞助,在这里表示感谢。

二O一二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