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联大(清华·北大)0646 部队学生连
南岳聚会
湖南·衡阳·南岳
西湖联大南岳衡山聚会
(网页简略版需提高浏览速度,要减小文件,只能收集部分相片。)
2012-11-16 至 18
作者:马达弟
摄影:马达弟、何润光、薛振华、…… 等
1970年,我们“文革”中毕业的最后一批大学生作为“臭老九”被扫地出校门。北大、清华的200个学子被发配到湖南洞庭湖西湖农场接受解放军“再教育”。1972年又再发配去工厂、农村、基层接受工人、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直至八年后的1978年恢复研究生考试,国家才重新向我们敞开大学的大门。
当年“抗战八年”,北大、清华、南开被迫迁到西南,成立了“西南联大”,学生哀叹:“华北之大,容不下我们一张课桌!”。
同是北大、清华学子,“文革”中我们竟有如此类似遭遇,真是“中国之大,已经没有我们一张课桌!”。同学中有人戏称我们是“西湖联大”的同学,结果一呼百应,大家把“西湖联大”作为自己人生一段最难忘的经历。这次42年后学生三连的聚会,我们就打出了“西湖联大”的旗号。
在西湖农场,我们被分成学生一连、女生连、学生三连,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艰苦劳动改造。这是学生三连的合影。(1972年)
2012年11月16日至18日,我们原西湖学生三连70位北大、清华的同学及家属(包括6位应邀前来的一连和女生连同学)以“西湖联大”的名义游南岳衡山及参拜炎陵县炎帝陵。这是我们离开西湖后最大的一次聚会我们胸前佩戴“西湖联大”吊牌,吊牌上有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的校徽及校名。聚会的第一天晚上,丧妻多年的徐川育给了我们第一个惊喜,他与女友专程从杭州赶来让同学见证他的求婚。
聚会时文纪可、山青、叶科泰即席赋诗。
洪庭和则让大家猜诗谜:“要嫁女,胡氏近水居,耳边总关情;人生一盛事,闺女嫁小子。”
马上有同学改写道:“要嫁女,沽酒月下饮,左耳右关,伟人从西走到东,喜得子女一对。”
(谜底:“西湖联大”好!)
张德杏、潘卫平夫妇是香港优秀企业家。他们给了大家另一个惊喜。他们在捐3万元“同学聚会基金”后,又再捐出2万元启动下一次同学“广东游”。欧阳绍云、贺静峰表演的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给聚会带来一阵阵欢笑。
游南岳衡山及参拜炎帝陵时,不少游人被我们胸前佩戴的“西湖联大”吊牌所吸引。人们以为是北大、清华合办了一所新的大学,特别是年轻人,纷纷来打听何时招生。我们骄傲地说:“这所大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打算招生。”。的确,我们都不愿意历史重演,但西湖那两年的人生经历和同学的友情,我们终身难忘!
衡山南岳庙(俗称“大庙”),建于唐开元年(公元725年),是我国南方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大庙”中的戏台,前台有幅对联。上联:“凡事莫当前看戏不如听戏乐”;下联:“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道出人生哲理。
“大庙”正南门如城门般威风。“大庙”是我国少有的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合一的寺庙。
参观“中华万寿大鼎”。“大鼎”上刻有一万个不同的“寿”字。它四只脚内是上“大鼎”的楼梯。在“大鼎”顶部系上“平安符”,保佑天下太平!
南岳衡山上的“磨镜台”是何健的公馆。抗战时蒋介石在此4次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布置长沙、衡阳大会战及全国抗战。宋美龄在美国国会演讲时特别深情地讲了“磨镜台”的故事,博得美国国会的同情与支持。
登上南岳最高峰“祝融峰”的“祝融寺”。从“祝融峰”俯望南岳秀丽的72峰。
“南岳”也称“寿岳”。人们在此祝福家人与朋友身体健康!祝天下好人一生平安!寿比南山!
南岳《忠烈祠》是我国最大的抗日将士陵园。埋葬着数以万计的抗日先烈。国民党要员蒋介石、白崇禧、薛岳都为烈士题词。薛岳将军为《忠烈祠》题字。
横读:“恭忠,以忠,我忠,誓忠;立烈,祠烈,怀烈,继烈。”;
竖读:“恭立忠烈,以祠忠烈;我怀忠烈,誓继忠烈。”
《忠烈祠》中《七七卢沟桥纪念碑》由5个炮弹组成。代表我们5个民族(汉、满、蒙、藏、回)团结一致抗日的决心。
“西湖联大”学子深切怀念为国捐躯的烈士!
11月18日,我们从衡山出发,驱车100多公里,到湖南炎陵县参拜炎帝陵。
炎帝神农氏是炎黄子孙共同的祖先,他比黄帝还早500年。据说农耕、狩猎都是他发明的。中国历代皇帝有重大事件都要先祭拜炎帝。
“西湖联大”70人的庞大祭拜团惊动了当地政府。他们铺了红地毯,破格在大殿上悬挂了“热烈欢迎西湖联大同学参拜天下第一陵”的横幅。当地政协主席、县长带领一班官员来欢迎我们。我们列队去祭拜炎帝陵。
炎帝陵的午门平日紧闭,只有皇帝及国家领导人、重要贵宾来时才打开。祭拜者要从侧门进出。
我们中除了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教授、官员外,还有名人后代-孔子第72代孙及毛泽东的同学、原湖南省副省长周士钊的儿子。午门为我们而开。
祭拜炎帝、历代皇帝祭文碑、当代祭文碑,包括香港、澳门回归时告知先祖的碑文。在胡耀邦题写的“炎帝神农氏之墓”碑前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