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联大(清华·北大)0646 部队学生连
苦乎?乐乎?
——永留心中的那些事
吕仲林 2012-10
湖南·汉寿·西湖镇
李立是个有心人,作为始作俑者,他首先提出了动议。卓青、奋洲、宋平则是推手,在他们的精心组织下,促成了这次令人终生难忘的聚会。我要感谢他们!
我们又回到了西湖,回到了我们曾经付出了汗水和辛酸的地方;回到了我们曾经与酷暑严寒较劲的地方;回到了我们与麻子和大学办主任周旋、展现我们智慧的地方。只是此西湖已非彼西湖了,如毓方所言:“物非人亦非也”!那时候,我们痛苦过,我们纠结过,我们甚至天天骂娘。如今回头再看,这段经历对我们似乎并非全是苦涩,用一句现代的话说:我们曾经在这里痛苦并快乐过。
但凡肚子里有点儿墨水的人,常常是苦中作乐,苦中找乐,这也许就是知识分子所谓的“臭”。当年的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呢!于是,我便有了想跟大家说说发生在我周围那些趣事的念头。
“太君”称谓的由来
太君者,高永宽也。在我的印象中,他永远是个乐观的人。圆头圆脑,留着现时很流行的板儿寸,虽然国语让人不敢恭维,但说起日语来,你还真分不清他是哪国人(可能因为我不懂日语)。他是我们第一批宣传队的骨干之一,闲下来耍一下活宝是常有的事,他给大家带来过不少乐趣。“平原游击队”是我们最熟悉的电影之一,老演员方化扮演的日本鬼子“松井”可以说是极具代表性的经典反面人物,高永宽模仿这个人物到了惟妙惟肖的地步。他以一口纯正的日语,学习松井在村中广场那段戏,“米那桑,…”如果你背过身去不看他,简直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太君”之名也就因此而来。可惜的是,永宽离我们而去了。
斯人已逝,痛哉悲哉!
八班的“老娘”和“刘二皮”
“老娘”是刘建宏,这个大家都知道。可“刘二皮”是何许人也,待我慢慢道来。因为为人扭捏,说话细声细气,刘建宏便得了个“老娘”的外号。其实老娘第一不老,第二也并不“娘”,骨子里他是个真爷们儿。据我所知,他是天津人,家中的独子,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工宣队分配时,他完全可以要求分到离天津近点儿的地方,至少可以要求留在北方。但是,方案公布后,他二话没说,拿起行李就奔了湖南,赌的就是一口气。我们同班几年,再难的事,我没有见他流过眼泪,可是,离开西湖之前,他却在我面前洒了泪。何也,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他是伤心呀!
我们八班有个北大东语系的哥们儿,叫刘文华,他学的好像是印尼语。这位仁兄平时的做派有点儿吊儿郎当,尤其和“老娘”逗的时候,更是时常摆出一副二流子像。有一天,他手里夹着一支烟卷儿,嘴里哼着“跳下了鬼子搜查急,…”。晃晃悠悠走进营房,直奔“老娘”而去,建宏见状,高声说道“什么跳下鬼子搜查急,跳下鬼子刘二皮!”刘文华便因此得名“刘二皮”,这是一个没有任何侮辱性质、非常可爱、非常亲切的外号。
我的救命恩人——朱立福
说起来十分惭愧,我不会游泳,当时八班的弟兄们都知道。有一天,我们班在大桥下搬芦苇。一不留神,我从木排上掉到了水里。只见弟兄们“哎呀”地惊呼一声,当即有两个哥们儿跳下了水,我记得第一个下水的就是朱立福,第二位实在想不起来了。就在他们还未从水里出来的时候,我已经站立在了河中,其实河水只有齐腰深。顿时,八班弟兄们发出一阵宽慰、爽朗的笑声,这笑声震荡了整个河谷,这一幕也就永远地印在了我脑海中。我想,毓方可以为我、为此事作证!
老天不公,立福已经乘鹤西去!好人呐,他是我的救命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