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工的日子里
谢建清 2012-07
华南工学院校门、数理力学系、广州五羊、北京建筑科学院、上海外滩
1960年8月一个农村小伙,走进华南工学院深造。这是多么不易的事情啊,满怀激情,在高等学府里增长知识,掌握技术,创造美好未来,追求幸福生活。这是我的希望和梦想。
在一个晚上约9时左右,到达华工东六宿舍门口报到处。我拿岀物理系入学通知书时,不管怎么寻找,就是找不到我的名字,幸好有一位老师说,可能已调整了专业,结果就在数理力学系力学专业中找到了。刚到华工第一次报到时,我的专业就作了调整啊,心里很不是知味!后来了解到力学系是船舶结构力学和船舶流体力学才较为放心。当时力学专业是首次设立,首次招生。师资设备都较缺乏,但计划还是很周详的。所以1961年夏,即读完一年级后就去航海实习了。记得目的地是海口和湛江。乘座的是水仙号客轮,加拿大制造的三千吨级江轮。此轮应航行在长江的,由于解放了客轮无法送到长江而留在广州。现却航行在南海广东沿岸的近海上。所以带队实习的老师常常说到:“江轮走海是个奇绩”。据老师介绍我们的专业还计划到波兰实习的,但由于经济困难和当时的中苏关系恶化而被取消。
我们系的办公楼是4号楼。系办公室、数学教研室、力学专业和物理专业的办公室,都设在这里。所以我们是以4号楼为主,上课活动都在本大楼。计算机室也在本大楼内。当时的计算机全是手摇,只能进行简单计算。但我们也到9号、10号和建筑红楼,以及文学院、法学院等办公楼上课。而在10号楼和文学院做一些实验。我记得材料力学实验,是在10号楼内。材料的拉压、疲劳、光谱等试验都在10楼内。电学和物理实验则在文学院内。在校期间,我们还到校办工厂去学习車床、鉆床、銑床、磨床等机械加工方面的技朮。包括模具的安装,刀、钻等的进度,还要求一定的光洁度,以保证产品质量。1、2、3年级是学基础课,学一些理论知识和技术。4、5年级则学专业知识。5年级则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1965年4月初,我们班分三批外岀实习一个月,即分赴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地方,分三个不同的课题进行。这是我们第二次实习了,与第一次实习太不相同。这次是以板壳、应力和厚板为主。我是北京组,在北京建研院实习,以厚板为主。当时天气还很冷,北京墙脚下的积雪很厚,冰雪都未溶化,树木光光的,在南方却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致。这次实习也开创了自已人生道路的多个第一啊。第一次座火车、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参观天安门、第一次登上长城、第一次到人民大会堂参观它的结构。
广州五羊、北京建筑科学院、上海外滩
在华工的日子里还有许多回忆。简单讲一些花絮。
在华南工学院期间,还到过市郊农村劳动。到长板收割稻子、到石井与农民一起学毛主席著作和劳动、除草等。我们还参加了中山市坦州公社农村的四清运动。
图书馆是我们温习的最好去处。我和二位同学常常去温习。去的人很多,坐位不够,我们中先到的那位,必先放好三个位子,一起温习、解难题、或预习明天的功课。长久之后,我们都成了好朋友。我们同时教一个罗定 藉讲白话的同学,学讲客家话。他也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梅县客家话了。可说我们己把他同化成客家人了。
华工环境优美,高楼两边就是东、西湖都是我们散步谈天的好去处。记得六十年代困难时期,毎个星期六下午,学院组织教职员工和学生,在东湖教工食堂广场,去学交谊舞,培养了一些跳舞人才。1964年华工与华南化工学院合并成华南工学院学院。学院又把西湖改造,加建了走廊和休息庭院,这样就使华工更大更美了。
我们学院的办公楼在1号楼。有一次学院学生会干部通知我,到她那里取回信件。一看信封便知道是家中的姐姐寄来的,信封上只有广州华南工学院和我的名字,什么系什么名也没有!难为学生科干部找到了我。说明我的亲人们,也在关心鼓励着我,真令我感动和鼓舞。
谢金粦同学是我的同龄,他在物理专业同住东六(后来同住东八)。1962年3月一天的早上3点左右,新丰江发生大地震,把我们震醒了。当时我和他以及绝大部分的同学衣服未穿好就跑岀来了。1965年毕业时他被分配到北京工作,而我则分配到哈尔宾了。
离开华工快五十年了,我们的同窗也己成七十古稀之人,偶有重逢,也是感慨万千!今作诗纪念之。诗云
同窗情
数十载求见一日,一日相见隔三秋。
同窗入梦知多少,相欢时短想见难。
重逢
五山握别四七秋,同窗重逢笑白头。
尊崇恩师情意重,友酬壮志爱长留。